- 神策軍
- (神策军, 神策軍)
唐天宝十三载(754),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临洮以西的磨环川置神策军, 以成如璆为军使。 此"神策军"为地名, 系军事据点。 安禄山反后, 如璆使部将卫伯玉领兵千人入缓, 屯于陕州。 上元元年(760), 以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, 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其军。 其时神策军旧地已屡吐蕃所有, 陕川为暂驻之地, 且陕川另有节度使, 故"神策军"仅为一支军队之名。 卫伯玉与继任的郭英义离任后, 观军容使统其军。 广德元年(763), 代宗避吐蕃兵, 逃往陕川。 鱼朝恩率神策军及在陕川各军扈从, 悉号神策军。 事平后, 神策军移屯京师。 永泰元年(765), 分左右厢, 始成禁军。 贞元二年(786), 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, 置大将军、 统军、 将军及长史以下各官, 如龙武、 神武各军, 又加置左右护军中尉各一人, 以宦官窦文场、 霍仙鸣任之。 后宦官领兵成为定制。 其军衣粮较他军为厚, 诸军往往自请遥隶, 称"神策行营", 众至十五万, 势力在诸禁军之上。 唐末, 朱温尽杀宦官, 神策军废。
* * *(神策軍, 神策军) 唐天寶十三載(754),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臨洮以西的磨環川置神策軍, 以成如璆為軍使。 此"神策軍"為地名, 系軍事據點。 安祿山反後, 如璆使部將衛伯玉領兵千人入緩, 屯於陝州。 上元元年(760), 以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, 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其軍。 其時神策軍舊地已屢吐蕃所有, 陝川為暫駐之地, 且陝川另有節度使, 故"神策軍"僅為一支軍隊之名。 衛伯玉與繼任的郭英義離任後, 觀軍容使統其軍。 廣德元年(763), 代宗避吐蕃兵, 逃往陝川。 魚朝恩率神策軍及在陝川各軍扈從, 悉號神策軍。 事平後, 神策軍移屯京師。 永泰元年(765), 分左右廂, 始成禁軍。 貞元二年(786), 改神策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, 置大將軍、 統軍、 將軍及長史以下各官, 如龍武、 神武各軍, 又加置左右護軍中尉各一人, 以宦官竇文場、 霍仙鳴任之。 後宦官領兵成為定制。 其軍衣糧較他軍為厚, 諸軍往往自請遙隸, 稱"神策行營", 眾至十五萬, 勢力在諸禁軍之上。 唐末, 朱溫盡殺宦官, 神策軍廢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